一段意外曝光的通话录音将泰国总理佩通坦推向了风口浪尖。这位上任不满一年的年轻总理试图通过私人渠道缓解泰柬边境局势,却因柬埔寨前总理、参议院主席洪森公布的一段录音而陷入困境。录音中,佩通坦称洪森为“叔叔”中银两融,并批评泰国军方失控。这些言论迅速引发泰国舆论热议。
通话内容曝光后,泰国政坛动荡不止,执政联盟分裂,民众抗议不断,军方也表达了不满,甚至出现了政变猜测。佩通坦的政治命运是否会因此急转直下?她的困局是否仅仅是个人失误,还是反映了泰国军政结构、外交体系及家族政治的问题?
佩通坦与洪森的通话发生在15日,持续超过17分钟。这场本应保密的沟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政坛焦点。18日,一段9分钟的通话录音在泰柬两国媒体上广泛流传。录音中,佩通坦用高棉语和泰语与洪森交谈,语气亲近,并表示愿意处理对方的需求。她还称泰国陆军第二军区司令本辛等人为“对手”,劝洪森不要受其影响。此前,洪森对本辛宣称“泰国准备战斗”的言论表示愤怒。
数小时后,洪森确认录音真实,并表示随时可公布完整的17分06秒通话内容。他解释说,录音已分发给约80名柬埔寨官员,可能有人不满佩通坦的言论导致泄露。
中银两融
佩通坦紧急召开记者会,承认录音属实,但强调自己只是试图解决边境争议。她指责柬方泄露通话内容带有政治目的,破坏双方信任,误导泰国民众。
尽管佩通坦努力灭火,但录音泄露的连锁反应比预想中更猛烈。泰国第二大党自豪泰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,包括党首在内的8名内阁成员辞职。该党批评佩通坦损害国家主权和军队尊严,敦促其承担责任。目前,佩通坦政府在下议院只剩下255席的微弱优势。联合政府如今剩下10个政党,如果再有一两个政党退出,政府几乎就会垮台。
民间怒火高涨,社交媒体上“佩通坦跪求洪森”的话题炸锅,泰国陆军总部电子屏循环播放本辛照片以示对抗。反对党领袖痛批总理称军队为对手如何治国。泰国上议院政治伦理委员会宣布,将向法院和国家反腐委员会递交请愿书,要求罢免佩通坦,理由是她在泰柬边界争议问题上处理不当。
佩通坦含泪道歉,并表示已与军方沟通修复关系。然而,最新民调显示,她的支持率急剧下降,要求其下台的声浪不断高涨。
这场危机暴露出泰国政治长期存在的两大问题:一是军政裂痕,二是对家族政治的高度依赖。自1932年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,军方多次发动政变。此次佩通坦在通话中批评军方,几乎重新踩到了那根敏感神经,政治气候骤然紧绷。
佩通坦作为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女儿,其政治生涯深受家族影响。2023年,她领导为泰党赢得国会第二多席位,并于2024年8月接任总理。录音事件中,她与洪森的亲密称呼被反对派解读为“他信外交网络的延伸”,进一步激化了保守派对其家族的不信任。
实际上,佩通坦对洪森的信任源于父辈时代的私交。洪森曾形容他信是“永远的朋友”,并在他信流亡后委任他担任顾问。因此,在佩通坦眼中,洪森不仅是父亲多年的战友,更是家人般的存在。然而,她从未质疑这位昔日长辈如今是否仍值得信任。
在这场关乎国家主权与利益的较量中,佩通坦输得彻底。洪森的“录音杀”不仅在国际舆论中塑造了柬埔寨的受害者形象,还精准打击了泰国政府公信力,撕裂了泰国军方与文官政府之间脆弱的信任结构。
当前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5月28日泰柬军队在争议地区的短暂交火,造成柬军一名士兵身亡,泰柬关系跌至十多年来的最低点。两国随后实施边境管制,柬埔寨还禁止从泰国进口蔬果、电力等,并不再播放泰国影视作品。
此次冲突的核心柏威夏寺争端是殖民时代遗留问题。这座寺庙位于550米高的悬崖之上,南望柬埔寨平原,北接泰国领土。尽管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判决该寺庙归属柬埔寨,但周边土地的主权归属问题仍未解决。
2008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引发泰国强烈反应。此后三年间,双方多次爆发武装冲突,动用重型武器,造成数十人伤亡。2013年,国际法院再次裁决明确该寺庙周边区域归柬埔寨,但两国军队在边境线上的对峙并未真正结束。
分析人士认为,洪森此次出格举动可能是因为对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感到失望,核心诉求在于领土议题。近期泰国的口岸限时通关、禁止国民赴柬赌场等措施,令洪森恼羞成怒。
若佩通坦无法稳定局势,其领导的政府可能面临三种结局:被迫辞职或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;通过内阁改组或与其他小党结盟勉强维持少数派政府;若危机持续发酵,军方可能以“恢复秩序”为由介入。
经济低迷现象发生在泰柬边界争端之前,泰国经济承受不了又一次政治动荡。这将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。现任政府才刚开始与美国政府就关税问题谈判,局势动荡可能让谈判蒙上阴影。
当前这场政治危机已初步冲击市场信心。6月19日,泰国股市下跌2.2%中银两融,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。最新消息显示,佩通坦在执政联盟中的重要伙伴——拥有36个席位的泰国人团结建国党,将要求佩通坦下台作为继续留在执政联盟的条件。佩通坦所领导的联合政府正面临内外夹击。
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