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山
\n文/伍姿
\n来香港的第十八天,我终于在超市买到了一小袋干辣椒。
\n攥着那包红得有些黯淡的辣椒,我站在货架间突然挪不动脚步。这一刻,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离重庆有多远——远到连最普通的干辣椒,都成了需要特意寻找的奢侈品。
\n这里的交通规则与重庆很是不同。大巴尚且可以按铃停车,倒也方便,但有些小巴没有设铃,须得提前朝司机喊一声“有落!”对我这样生性内向的人而言,若再遇上只讲粤语的司机,简直是难上加难。香港的交通把我变成了一个蹩脚的模仿者。每次在小巴上练习那句生硬的“有落”,都像在演一出无人喝彩的独幕剧。
\n每到下车站前,我总不自觉暗自祈祷:这一站也有人同下就好。若无人响应,却见有人上车,我便长舒一口气,急忙起身涨8配资,几乎像逃一般跃下车门。
\n在香港吃饭也是个大问题。我不擅烹饪,起初总选择外食。但不过短短几天,我就再无法接受没有一点辣味的菜肴了。离家的第五个晚上,静悄悄的乡愁开始在人声鼎沸的麦当劳蔓延。为了解决自己的口腹之欲,只好开始摸索做饭这条路。一开始就被街市老板的方言难倒,只好转战超市。虽然贵了点,但起码明码标价,无需交流,自助结账即可。
\n我第一次尝试做的菜是土豆肉丝。但买肉丝的时候买成了肉末,便安慰自己,土豆肉末也不错。然而土豆丝炒过头,也变成了碎末。好吧,我想,至少味道不错。自己做饭显然是个不错的开头,我学会了在超市寻找家乡的味道。只是冰鲜柜台里的猪肉被切得过分规整,找不到山城菜市场里那种带着豪气的随意。第一次做回锅肉时,我把煸焦的肉片和过期的乡愁一起倒进垃圾桶,却舍不得扔掉那袋从重庆带来的花椒。
\n生活与学习中一道又一道的难关,让我仿佛在攀爬一座看不见顶的山,无暇多想,只能步步向前。
\n每每坐在巴士上,看见一幢幢高楼从山势间拔地而起,恍惚间,仿佛回到了重庆。香港多山,却和重庆完全不同。这里的山被精心修剪,像被驯养的巨兽,温顺地伏在高楼之间。而重庆的山是野性的,它们从不需要人类的认可,自顾自地生长,霸道地占据每一个角落。轨道穿楼而过时,不是人类征服了山,而是山宽容地允许我们通过。
\n重庆的山总是在不经意间窜出来,有时藏在高楼后,有时躲在轨道旁,有时悄悄环抱着你。外地的朋友一直觉得四面环山的地方生活起来很压抑,但是看着那些起伏的山,毛茸茸的山,一言不发的山,我就会由衷地体会到一种奇异的安全感。那独特的黏着的空气将我不算轰轰烈烈的乡情牵引着,轻轻托放在一座又一座的山峦之间。让我哪怕在异乡,也能有一丝慰藉。
\n突然想起启程的那日。离开重庆也是要穿过一座又一座山的,从太阳未升起的时刻,那些山就在朦胧的黑暗中注视着,然后阳光慢慢披在山头,心里也敞亮起来。那时我没有惆怅,列车渐渐驶入平原,从群山的怀抱退出,我向后看,视野的尽头是缠绵的山,交融的山,无尽的山。我知道,我仍在与群山一同呼吸。
\n昨天八号风球登陆,暂停了一切活动。久违的自由时间,却一下不知道做什么。在简陋的小屋里,听着窗外的风和雨,我的情绪也像被连绵的雨丝笼罩了。今天,被暴雨洗过的天空格外清澈,远方的山峦终于挣脱高楼的遮挡,露出连绵的轮廓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千里之外,重庆的群山正以同样的姿态伫立。它们沉默如亘古的守护者,见证着每一个游子的漂泊与成长。
\n我终于懂得,山不是阻隔,而是纽带。它们让我在迷失时想起自己的来路,在困顿时看清前方的轨迹。当我带着群山的馈赠走向更远的地方,故乡就在我的步伐间得以永恒。那一刻,积攒的情绪像洪水般涌动起来,原来我是如此地爱着家乡的山,磅礴的山,温柔的山。
\n(作者简介:伍姿,香港教育大学学生)
\n涨8配资
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