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1月贵盈配资,时任20军副军长兼浙东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黄朝天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。电话的另一头,是时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许世友的声音。许世友语气严肃地对他说:
“军委不同意按原定计划发起进攻,之前部署的攻击部队要撤回,你立刻执行命令,撤回部队。”
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让黄朝天感到极为意外。原本,他正忙于浙东前线配合张爱萍司令员指挥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。
张爱萍自1951年2月起担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兵团司令员,负责策划解放浙江沿海的诸多岛屿。然而,由于朝鲜战争爆发,解放岛屿的计划被迫搁置。直到1954年5月16日东矶列岛战役成功后,解放浙江沿海诸岛的条件逐渐成熟,尤其是大陈岛、一江山岛、渔山的敌军暴露在我军打击的范围内。
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,张爱萍重新启动了解放大陈列岛的计划,并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。然而,尽管战役计划早已初步确定,但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的意见和争议。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决策背后,涉及到国民党军的防线及其依托岛屿袭扰大陆的战略。大陈岛作为敌人东南沿海的防御核心,成为战略重点,而一江山岛则被认为是大陈岛的前哨基地。
展开剩余81%在1952年4月29日,军委作战部部长张震向毛主席报告了作战计划,但因为朝鲜停战前的特殊时期,计划未获批准。尽管如此,这一计划并未被放弃。1953年7月,陈毅曾亲自召见张爱萍,要求他继续研究解放东南岛屿的方案。
张爱萍最初的作战方案是由北向南推进,但在1953年,经过前线考察后,他决定改为由南向北进攻。他计划首先夺取金门岛,通过不战或小规模战斗轻松解放福建、浙江沿海岛屿。在此时,朝鲜战争接近停战,中央军委也批准了这一新方案。
然而,随着美台开始酝酿共同防御条约,且美国逐步在浙江、福建沿海建立军事防线,毛主席早已预料到国际局势变化,于1954年7月指示要开始攻打大陈岛,认为美军不会过多干预。
华东军区主要负责制定大陈列岛的战役计划。由于陈毅当时已经调任上海市市长,华东军区的工作由许世友接手。此时,在战役的准备过程中贵盈配资,华东军区内就出现了意见分歧。
许世友坚决主张先攻占大陈岛,认为大陈岛是敌人防御的核心,一旦突破,其他岛屿将不攻自破。而张爱萍则提出应先攻占一江山岛,因为他认为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门户,一旦占领,一江山岛将为夺取大陈岛打下坚实基础,并且这场战役将是我军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,先占一江山岛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。
除了这两种意见,还有一些声音提出了解放台湾的问题。在1954年8月2日的作战会议上,彭德怀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回应:
“解放台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,不能急于一时。”
这场战役的争议焦点最终集中在是否应该先打大陈岛还是一江山岛。许世友态度坚定,张爱萍也不肯妥协,二人各执己见。随着中央军委的不断催促,许世友最终决定将两种方案都提交上去,经过深思熟虑后,中央军委决定采纳张爱萍的建议,首先进攻一江山岛。
虽然战役时间已经确定为1954年底,但随着战备工作的推进,许世友建议推迟至1955年初。这一提议最终获得中央同意。原定的1月18日开战日期,许世友却再次提出推迟的要求,因考虑到海上恶劣天气可能影响作战。最终,经过各方评估,中央决定按计划推迟。
然而,许世友依然坚持认为1月18日的日期过于仓促,应该继续推迟。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,1月和2月的天气将会有风雨,海上作战将面临严峻挑战。最终,在许世友的反对意见下,中央军委同意暂时停止作战。
1月6日,张爱萍与参谋人员正在前往浙东前线指挥部的途中,接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——华东军区的命令要求暂时推迟进攻。接到命令后,张爱萍感到十分急躁,尤其是当他得知前线各部队已经就位,战役形势已成定局,突如其来的停战命令几乎使他陷入困境。他急忙联系副总参谋长陈赓,要求进一步确认。
陈赓在接到张爱萍的电话后,决定带着张爱萍的意见去找总参谋长粟裕。粟裕仍然持谨慎态度,认为不能急于发动进攻。两人最终决定将问题提交给彭老总做最后决定。
不过,彭德怀此时正在中南海参加政治局会议,因此张爱萍最终决定亲自前往毛主席那里,寻求他做出决定。毛主席考虑片刻后,对张爱萍说:“既然你坚持要打,按照原计划进行吧。”
1955年1月18日上午8时,张爱萍带领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发起了对一江山岛的进攻。尽管大陈岛的守敌进行了炮击,但很快便被我军的白岩山海岸炮火压制。2月8日,驻守大陈岛的国民党军撤退,同时将岛上的居民和牲畜掠夺一空,炸毁了所有建筑。2月13日,人民解放军成功登上大陈岛。
黄朝天在收到许世友撤回命令后,一度忐忑不安。许世友曾是他的上级领导,自己竟违背了许世友的指示。令黄朝天没想到的是,当一江山岛战役取得胜利后,许世友竟亲自带队迎接并表扬了黄朝天,称赞他说:
“你抗命,你有胆量,打得不错。”
黄朝天松了口气,还轻松地回应道:
“首长,幸好你没有生气,不然我都不敢回来。”
然而,许世友对张爱萍却依然有些不满,特别是因为张爱萍几次越级上报的做法,让他感觉张爱萍过于自信,难以合作。
两位老将虽然在性格上有分歧贵盈配资,但后来在一次宴会上,许世友最终举杯向张爱萍敬酒,表达了和解的心意:“爱萍,咱们干了这杯酒,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吧。”张爱萍默默回应,端起酒杯,两人对视一笑,酒杯碰撞的声音,象征着多年之后的释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